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决心不变 外企称更看好中国市场******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首席财经记者 李金磊)“中美企业界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不变。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变。美在华企业对于中国广阔市场的信心不变。”
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召开,再次向世界释放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给包括美在华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吃下“定心丸”。
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一场及时的圆桌会
助美在华跨国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包括美在华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渴望及时深入了解和把握二十大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和关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际司、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了此次圆桌会。
圆桌会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旨在帮助美在华企业及时、全面、准确了解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助力广大外资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现新机遇、拓展新业务、共谋新发展。
此次圆桌会立意新、内容实,企业参与积极性超出预期,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及60余家美在华企业高级代表参会,涉及高端制造、医药化工、能源、金融、汽车、娱乐等行业。
这是一场权威的政策解读会。会上,企业代表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以及《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最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服务“双碳”目标等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
圆桌会延续了政企交流的重要平台与桥梁作用,充分展示出中国政府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更多参与中国对外开放、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诚意与热情,帮助美在华企业了解中国政策方向、找准市场定位、抓住中国投资机遇,对于有关企业继续在华投资兴业、共享中国发展成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个清晰的信号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变
二十大报告充分释放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给美在华企业继续在中国各地投资兴业树立了信心。
圆桌会希望美在华企业通过更加深入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最新精神,了解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利用鼓励、促进外商投资的政策举措,对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更加充满信心;更好把握中国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中美经贸合作向来互惠互利,事关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世界的繁荣发展。一直以来,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工商界的合作意愿良好。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至9月,中美贸易额达580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9%;美对华投资保持稳定,对华投资额达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当前中美关系处在非常关键的当口,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对话和合作,为促进世界经济重回健康轨道发挥积极作用。
会议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变。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政府一如既往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华发展、在华发展,并将竭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平台,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 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一个更有信心的未来
外资企业将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美在华企业既是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推动中国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
会议强调,美在华企业对于中国广阔市场的信心不变。这次圆桌会尽管通知时间很短,美在华企业踊跃报名,60余家美重点在华企业代表第一时间积极反馈,参与热情极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企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未来包括美在华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将更加看好中国市场,更加积极融入中国新发展格局。
世行最新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会议指出,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党的二十大为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方向,14亿多人民正迈向共同富裕,这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和发展机遇。
会议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能够为外资企业带来广阔的机遇和合作空间。希望美在华企业保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变局”中培育新的战略机遇,充分把握潜在投资机会,探索更多投资合作领域,支持和促进更多技术创新及其在华应用推广,为促进中美经济合作走深走实、中美关系更好向前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企业代表表示,通过聆听圆桌会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详细解读及外资、“双碳”政策体系的介绍,对于报告重点内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提振了在华投资的信心。(完)
与他们在一起,习近平讲述“向未来”的冬奥故事****** (近观中国·冬奥)与他们在一起,习近平讲述“向未来”的冬奥故事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题:与他们在一起,习近平讲述“向未来”的冬奥故事 作者 钟三屏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五次实地考察冬奥筹办,每一次都有与青少年、运动员的交流环节。 在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中,少年时代总是未来成材的映照;翻阅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少年往往是未来强盛的关键。与冰雪少年在一起,习近平讲述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故事。 ——中国的未来。 习近平与冰雪少年交流时,几度谈及自己的冰雪往事。 他曾经也是一名冰雪少年,年少时常在北京什刹海滑冰,“穿着冰鞋不管大小就上去了”;他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特别喜欢冰球,认为“不仅需要个人力量和技巧,也需要团队配合和协作,是很好的运动”。 与自然严寒相伴,冰雪运动被视为人类突破自我的勇敢追逐,驰骋于冰雪之上的少年是“野蛮其体魄”的生动呈现——在习近平眼中,“‘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国也者,积民而成”,放之于历史的时空坐标,国运兴衰无不系于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观察家认为,习近平多次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冬奥之于中国,有着一个新的宏阔意涵。从百余年前的“奥运三问”开始,奥林匹克就与中国有了一种梦想的联结。当两者再度相遇,中国在冬奥故事里映照出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模样。 “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少年,自然是这个未来之梦的现实表达。 ——冬奥的未来。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冰雪少年也承载着冬奥的未来。 习近平经常勉励冰雪少年,“中国冰雪运动寄希望于你们”。借助冬奥会举办契机,中国通过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使得冰雪运动蔚然成风。这改写的不仅是“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的历史,更是世界冬季运动的未来版图。 大众参与关乎体育未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组成,冬季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远不如夏季项目。2014年,当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提出中国“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时,在场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之动容。 有外媒以“宏伟的计划”描述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蓝图,特别称赞冰雪运动正成为中国孩子的一门必修课,并将此称为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的“巨大推动力”。 如今,这一愿景已然成为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人,18岁以下参与者就有0.46亿人。 中国冰雪少年,无疑是未来冬季运动图景中灵动的构成。 ——世界的未来。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2018年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时,习近平说,比赛令人振奋,从中也看到了两国青少年的友谊。普京则说,希望这样的青少年冰球运动能成为两国友谊的新纽带。 冰球场上,你来我往才精彩,你追我赶共进步。冰球少年所呈现的,正如人类对未来世界的向往:于团结合作中互利共赢。 这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不谋而合——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到奥林匹克格言中,就是呼吁世界合作共创未来。 体育超越国界,友谊在少年中滋长,未来在此刻书写。 与冰雪少年在一起,习近平讲述一个“向未来”的冬奥故事。正如他常言,“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今冰雪少年初长成,他们在冬奥故事里写下的是中国与世界广阔的未来。(完)(图片素材来源:新华社、中新社、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网)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王晓晖 监制:张红、夏宇华 策划:郭金超 统筹:梁晓辉、王凯 主笔:邢翀 视觉|编辑:张舰元、李雪瑶、马学玲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